【課程背景】
供應鏈核心在于形式各異的產業形態背后的物流、信息流和資金流。時至今日,制造商、供應商和最終客戶之間的協作日益加強,許多公司已經意識到他們可以一起努力,降低供應鏈中的多余成本。以諾基亞為例:2001年在北京,諾基亞公司與其上游供應商一起搬入了150萬平方米的星網工業園(諾基亞工業園區),形成了龐大的供應鏈和產業鏈集群,工業園建成后諾基亞立刻在庫存、物流與協調信息方面節省下極大的成本,而前期很多的固定成本投入在幾十年的攤銷過程中變得不值一提,成本之低前所未有,為諾基亞創造了無人能及的競爭優勢。
未來的競爭是供應鏈與供應鏈的競爭,著名管理學家高德拉特在《目標》一書中所說,“一條鐵鏈的強度取決于其最弱的一環。”本課程以精益供應鏈管理方法為切入點,運用價值流圖與財務分析模型,并結合精益沙盤演練的教學方式,幫助學員掌握從整個價值鏈的角度分析和控制不善成本、學會準確核算、分析和控制產品制造中所涉及的供應鏈成本、掌握供應鏈價值流圖財務損益分析等等,提高每一個供應環節的強度,協助管理人打造出無堅不摧的供應“鐵”鏈!
【培訓對象】工廠總經理、中高層管理人員、采購部、制造部、管理部、運營部、生產計劃、物流部、研發部負責人 財務經理、財務人員
【課程介紹】
啤酒游戲圣吉在他的《第五項修煉》中提出來的,這個游戲的參與者只有三個,即生產商、代理商和零售商。每個角色的扮演者都是基于滿足客戶的最大需求,避免缺貨,以追求自己利潤的最大化。由于結構的本質原因,每個角色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,由于需求增加,零售商原有庫存減少,減少到底線時零售商就會增加訂單,從而影響到代理商。代理商也會有著與零售商同樣的反映。由于生產商生產線原有的規模有限,還不足以一下著滿足代理商的訂單需求。故開始依然是以原有的數量供給,同時為了滿足需求擴大生產線。但是,此時零售商與代理商的庫存在逐漸減少,他們每次都會增加訂單。從而導致生產商此時訂單堆積。數月之后,生產線擴大了,可是發現代理商的訂單依然沒有增加。從而導致生產商大量積貨。前后信息的不對稱性導致生產商的管理者錯誤的判斷需求量,這個游戲告訴我們,作為一個生產商管理者要做出正確的判斷,不僅要關心自己的生產,還得關心整個產業鏈,關心自己最終需求。避免一些牛鞭效應的發生。
【課程收益】
1、體驗當時間滯延、資訊不足時,對產銷系統的影響。
2、感受信息溝通、人際溝通的必要性。
3、擴大思考的范圍,了解不同角色之間的互動關系。
4、突破一定的習慣思維方式,學會以結構性或系統性的思維解決問題。
【成功案例】廣東未管所、澳門科技大學MBA、華南農業大學、中大嶺南學院。。。